imgboxbg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反思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反思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反思

四川博睿特外国语学校

    《课程标准》对于诗歌教学提出了这样的目标:“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新课程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在今后的工作、生活道路上必然要走一些弯路。诗歌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所蕴藏的丰富内含,不是一句两句话所能说透的,既然这样,我们就要按课表的要求,让学生去“想象”、“体会”。《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义兵败自杀,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彻底平息。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胜利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在堂公开课中我的执教环节如下:

       一、导入。杜甫作为“诗圣”,在当时文坛中的影响可见一斑,因此让孩子亲近诗人,是我想做的第一件事。所以在开课的时候,我选择了孩子们在三年级时学过的古诗《绝句》和四年级时学过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进行诵读,并且告知孩子们这两首诗是杜甫在四川草堂时所写。但又同时提出质疑,杜甫的家乡远在洛阳,两地相隔千里,为什么作者会在四川呢?由此引出诗题。

       二、解题。开课后,我选择让孩子们直接进行解题。其实学生对题目的字面意思的理解也不存在多少障碍,难点是对“河南河北”的理解同今天的“河南(省)河北(省)”的区别,由此也点出“古今异义”的概念,为下面孩子们找出本篇诗歌的古今异义词做好了铺垫。

       三、初读。这首诗的生字并不多,对于孩子们来说,最容易读错的读音就是“裳”这个字。在学生字音读准了的基础上,我引导孩子们继续观察古诗中“衣裳”这个词,为什么在这里“衣裳”的读音发生了变化?这个词的读音发生变化,其实是因为它的古今异义发生了变化,再从解“衣裳”的古今异义引申到本诗当中另外几个古今异义词“青春”、“妻子”、“涕泪”,最后再将这几个词放回诗中,学生带着对这些词的理解再读这首诗。这个环节完成之后,做到了读准字音、读好句子,也让孩子们对整首诗歌的大意有了初步了解。

       四、悟情。如果从“读诗”直接到“悟诗”,我想这对学生们来说是有难度的。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诗人在写诗时有一个历史背景,那就是“安史之乱”,如果脱离背景单独去“悟情”,那必定是事倍功半。所以,在课前我布置了预习作业,查找关于“安史之乱”与杜甫生平的相关资料。有了这些背景知识做支撑,孩子们理解古诗就容易多了。因此在这环节开始之初,我借机提问,诗人为何而喜?孩子们基本上都能结合资料谈出杜甫之喜是因为“安史之乱”的结束,我再借机补充了“安史之乱”的相关知识,接下来孩子们很顺利找出了本诗的诗眼“喜”字,为后面悟诗情做好了准备。                                                                   

       在找出诗眼“喜”后,就是来到本课最重要的环节,理解诗人为何而喜。此时再抛出问题:你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作者的“喜”,通过这些字词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学生自主学后,在交流环节,学生抓住“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和“白日放歌须纵酒”等诗句,体会到诗人“喜出望外”、“欣喜若狂”的心情。在学生说到“涕泪满衣裳”时,我这样追问:高兴的时候可以欢笑、放歌、纵酒,可是杜甫为什么会流泪呢?于是引导学生读《春望》这首诗,这样诗中诗人的情感也就不难理解:长期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终于可以回家了,兴奋、激动的心情难以抑制,喜极而泣。在交流“却看妻子愁何在”这一句时,再引导学生理解:居无定所的杜甫看着自己的妻儿是忧心忡忡;而听到唐朝的军队收复失地,一家人又可以返回家乡,安居乐业了,忧愁与烦恼就烟消云散了。后面还有学生还谈到了对“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下洛阳”这一句,谈到从“立即”这个词感受到了作者归心似箭的心情,我也顺势出示唐朝地图,展示杜甫的回乡的行程——立即从巴峡穿越巫峡,顺流而下,然后从襄阳登陆直到洛阳。再拓读《恨别》,让生感知杜甫离家路程之长,但尽管这样,他也觉得家乡近在咫尺。此时,学生情感已经比较饱满,读出了杜甫的那种归心似箭。最后再回归全诗,再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学生感情到达高潮。

       五、升华。这是整堂课情感达到最高潮的地方。由理解杜甫的“个人之喜”上升到理解诗人“爱国忧民”的情怀,在此拓读了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写的一组古诗,让孩子们彻底明白了杜甫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诗人。最后,再次吟诵古诗,在朗朗书声中结束这首诗的学习。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因为有了《春望》的阅读基础以及历史背景、作者生平资料的支撑,所以虽然一开始学生对理解诗歌的内容好像有些困难,但是经过相互之间的合作讨论及教师的点引导,一切都迎刃而解。特别是在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时,我不时地引导学生把本首诗歌的学习同《春望》、《恨别》等杜甫的诗歌相链接,学生对诗人感情悲喜转变理解真切,诗人的喜怒哀乐仿佛弥散在课堂之中。我感受到自身的神采飞扬,以及学生闪烁的目光。但是在本课中,我也还有不足之处,那就是对学生的“放手”程度还不够,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深度还不够,指导学生朗读的层次还不够丰富,也是我本堂课的遗憾之处。不过教学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有遗憾才会有反思、有前进。我愿意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砥砺前行、再接再厉!

 

返回列表

推荐新闻

CONTACT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地址:四川省峨眉山市符溪镇金丰路东段27号

OFFICIAL ACCOUNTS

公众号

欢迎关注我们的官方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中学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小学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幼稚园入园小助手

公众号二维码

参观咨询

ONLINE MESSAGE

在线留言

留言应用名称:
客户留言
描述:
验证码

Copyright @ 2022 四川博睿特外国语学校 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32334号-2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