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boxbg

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情境的创设体

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情境的创设体

 

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情境的创设体

四川博睿特外国语学校 陈光东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这些理念给数学课堂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许多数学教师就通过“情境”吸引学生,让学生亲身经历与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课堂因此有了生气与效率。但是,也有不少教师只把它当做点缀或是过分追求华丽,为此迷失了教学的方向。

基于此,通过进一步研读《数学课程标准》,并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谈谈体验式教学情境在数学中的运用。

一、数学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数学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积极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自然过渡到教学氛围中,并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动力,使学生积极地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自主对数学学习过程进行体验,并积极参加实践探究活动,对现实世界中蕴含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数学内化,达到真正“学数学、做数学”的目的。所以,数学体验式教学的内涵就是“学生体验式学习数学”与“教师体验式教数学”的互动、相辅相成与促进。

二、对体验式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思考

“情境”是一个含义多重的词汇,多见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研究中。近年来,“情境”一词被数学教师和研究者广为使用。这种现象的产生出了有来自新课程的课程观影响之外,还与学习观的变化密切相关。就后者而言,主要表现为建构主义对学习理论的影响,即学习的内涵由“知识的理解与获得”转向“知识的建构”与“意义的制定”。

在体验式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核心意义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促进探究的进行,使思维处在爬坡状态。为此,在体验式教学中要辨明情境创设的真正意义。

1. 情境创设→体验数学的“再创造”

情境创设要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学习过程:操作—观察—猜想——证明,不仅使学生在知识的主动建构中,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发现与生成,体验数学的“再创造”过程,而且情境创设自身也成为一种基本的数学要求。

比如,唐彩斌老师的《平行与垂直》一课,为了让学生探索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唐老师先提出:“现在增加一条直线,两条直线之间有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呢?”并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让学生先想一想:两条直线的样子是怎样的?然后留给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用小棒表示直线动手摆一摆,把不同的情况画下来。通过学生交流汇报,用课件展示不同的六种画法。“还有没有不一样的?”学生又补充了三种画法,唐老师板书在黑板上。这个过程学生经历了充分的感知体验,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丰富了感性认识,为继续学习分类做好铺垫。

2.情境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基于生活,我们在创设情境时,应该贴近生活。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把情境创设等同于情境的生活化,可能会阻碍情境内在数学信息的功能发挥。

比如,一位教师在有关整数应用的教学中,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有人提一桶小麦到市场兑换大米,用秤一秤,连桶带小麦恰好30千克。已知:每2千克小麦兑换1千克大米,桶重2千克。问:此人可换大米多少千克?若此人想换大米30千克,还需要增加多少千克小麦?……该情境把数学的初始条件置于商品交换中,虽然生活中有,但是只基于成人的现实生活,小学生是无从感知的,由于情境中的生活背景与学生的知识经验不能进行有效的“对接”,这必然给学生人为设置了一种信息障碍,不利于教学。

三、小学体验式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实践探索

1.创设活动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由于年龄特点,小学生头脑中的“数学”往往和成人的理解有不同的含义,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他们对生活中的数学现实的解读。因此,教学要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数学现实”出发,通过与教材内容发生交互作用,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将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现象的经验进行类比、分析、归纳,加以总结与升华,丰富与发展学生的数学事实材料,逐步建构起较为规范化、系统化的数学知识。

比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我让学生用小棒代表长方体的棱长,12根小棒分长、宽、高三组,思考如何围成一个长方体,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三条棱的长度,用手势比划一个长方形,并且想象出它与哪一个实物很相似。如已知长22厘米,宽8厘米,高3厘米,学生手势比划后说,这长方体与铅笔盒很相似;又如长4厘米,宽2厘米,高1厘米,手势比划后,想象出与一块橡皮很相似等。在这一操作与实践活动的探究中让学生把握几何空间特征和性质的实质,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多角度地灵活思考,大胆想象,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化。

2.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的学习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老师提供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的条件,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猜想与验证中得到促进和发展。

比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是这样导课的:

师: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

生:喜欢!

师: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学生回答)一般来说,一个人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可是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

学生听了之后,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这时老师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时导入新课。同时,教师又给学生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思考、讨论、交流,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3.创设竞争情境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比如在进行口算教学时,针对小学生的心里特点可以设计这样的情境:男女生比赛、小组比赛、同桌比赛等等。通过这样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创设交流情境

由于每个学生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观念不同,因此不同的学生对事物理解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他们站在不同思维角度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反映面,可利用这些反映面来引发学生交流,使学生互相促进。让学生在小组交流、合作探索的情境中体验,所体验到的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感知和更新的认识,更是同学之间情感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这样的过程,将原来由教师讲解的计算过程交给了学习小组去讨论,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探索,形成了算法的雏形,也让学生再次体验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计算方法和老师一样或是更为简便时,他们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综上所述,小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即是“知识建构”的过程,这不仅仅是在接受知识,更是通过自己的经验在构造自己对认识客体的理解,是一种设身处地的移情,进而达到对大自然奥秘、事物固有秩序的尊重,甚至对整个物质世界的关注。在体验式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就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有效地运用课堂教学时间,突出教学重点,攻破教学难点,因此能做到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这样就相对减少了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的难度,让学生在情境中求知,在求知中体验,在体验中自然和谐地发展。我们应该注重四基学习的效率,理性思考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趋向,形成切实有效的实践策略,从而让让数学情境发挥积极的作用。

 

返回列表

推荐新闻

CONTACT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地址:四川省峨眉山市符溪镇金丰路东段27号

OFFICIAL ACCOUNTS

公众号

欢迎关注我们的官方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中学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小学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幼稚园入园小助手

公众号二维码

参观咨询

ONLINE MESSAGE

在线留言

留言应用名称:
客户留言
描述:
验证码

Copyright @ 2022 四川博睿特外国语学校 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32334号-2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成都